辽宁建设实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!

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
作者:ofr    来源:mejvf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14 09:46:26    浏览量:7

  ◎姚秦川

  “折柳相送”是人们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送别习俗。常见的为何画面中,这边厢,喜欢相送折一根柳条交对方手中,折柳道不尽千言万语;那边厢,人们拿了柳条后,为何一步三回头,喜欢相送不忍离去。折柳见此情景,人们后人不禁要问:为什么送别时偏偏选择了“柳”,为何而不是喜欢相送其他植物?

  柳,是折柳我国分布最广的植物,遍布大江南北。人们柳,为何随栽随活,喜欢相送高温不怕,盐碱不怕,旱地也不怕。正是因为柳这种不拘环境、随处生长的特性,作为古人赠别好友的信物,便再合适不过。人们希望亲朋好友离开家乡后,也能像柳那样,适应环境,落地生根。

  明末清初小说家褚人获曾在《坚瓠集》中谈到这一问题:“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?非谓津亭所便,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,望其随处皆安,一如柳之随地可活,为之祝愿耳。”可见,折柳送行,包含着为离别者祈福康泰的美好祝愿。

  中国古人善治木,家门口最常见的木材之一,就是柳树。很多人认为柳木疏松,不宜做家具。其实,柳树种类繁多,有一些柳木结实、耐用、不易变形且纹路清晰,制作家具既实用又美观。

  砍伐柳树时,一般不会连根拔起,而采用“头木作业”——就是当柳树长到一定高度时,把它的上半部分截掉,用来做家具材料。截掉以后,新枝从旁边开始抽芽,形态更加美丽,柳枝也越来越茂盛。而“留”与“柳”谐音,这个“留”,就是留住下面的树干,把根留住。这或许是“柳”与“留”相关联的真正原因吧。

  相传为李白所写的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这样写道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王国维评李白这首诗时说:“‘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’,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”

  “千古登临之口”,就是“灞陵”,位于西安城外,是汉孝文帝的墓,边上就是千古离别之地灞桥。西安作为唐以前十三朝古都,送别大事就都在这座城外的灞桥上。王国维认为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气象格局很大,是借用折柳,将人与人之间的送别,扩大到更宏大的时空。

  在历史变更的长河中,“灞桥柳”把“秦、汉、唐”三个强盛王朝连结在了一起。因此,在历代诗文,提到“灞桥折柳”的典故最多。

  其中有这样一首:“杨柳含烟灞岸春,年年攀折为行人。好风若借低枝便,莫遣青丝扫路尘。”这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所作的《途中寄李二》。李益家在陇西,位于河西走廊的要地,中原和西域的交界地,因此,对阳关送别应该感同身受。陇西出了个著名的李氏家族,李渊认定陇西是自家郡望所在,连李白也认为“家本陇西人”。

  自《诗经》始的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,经历代的吟诵,从“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”,到“伤见路边杨柳春,一重折尽一重新”,再到“西域杨柳弄春柔,动离忧,泪难收”,等等等等。这一折,一直折到了近代李叔同家喻户晓的《送别》: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”。

  这还没完,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离开康桥时,仍念念不忘“那河畔的金柳”“离别的笙箫”。一根柳条,映射着千百年来文人默契推动形成的折柳寄别这一浩荡风景,真切体现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蕴和魅力。


 

相关新闻推荐

扫描微信,添加好友

Copyright © 辽宁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友情链接: 北京多区共绘世界读书日文化图景  浙江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  以花为媒 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  这个元旦去哪嗨? 安徽沈福给你一场“好戏”!  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  聚焦进博会  商务部: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产品销售额超1.3万亿元  福建南平:创新服务模式 赋能个体工商户发展  民政部发布《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》 让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更有品质  这里奏响“华夏正音”,守护“世界记忆”  京津冀版权之夜带你体验“生活中的版权”  海神文化与妈祖  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  “乌镇好好生活节”第三季启幕,解锁江南春日新体验  天津宝坻口东镇八台港第八届桃花节开幕  厦门市智能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验收 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监管  回家的这些珍宝藏着哪些历史密码  福州召开指导会督促在线旅游平台落实主体责任  侗歌婉转 蜡染多彩 侗寨迎客来  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达3363.06万  哪吒的法宝  图集:“非遗焕新购物月”活动启动现场再现中式文化多元消费场景  福州召开指导会督促在线旅游平台落实主体责任 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“圈粉”  天津宝坻口东镇八台港第八届桃花节开幕  苏峪口瓷窑址贺兰山东麓的西夏官窑(考古中国)  中国面向海外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育 汉语作帆传文化 技能为翼育巧匠  “乌镇好好生活节”第三季启幕,解锁江南春日新体验 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  中国面向海外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育 汉语作帆传文化 技能为翼育巧匠  又是一年好“丰”景——安徽宿州夏收一线见闻  福建南平:创新服务模式 赋能个体工商户发展  民政部发布《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》 让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更有品质  回家的这些珍宝藏着哪些历史密码  聚焦进博会  天津宝坻口东镇八台港第八届桃花节开幕  上海群众艺术活动进入“AI时代”,乡镇搞起AI文艺盛典 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5100多亿元 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、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  广西防城港:强化餐饮市场监管  当北影节遇见西城文化:影游融合探索古都IP新表达  电影节上的动漫影视:打破“次元壁”,线下也精彩  这里奏响“华夏正音”,守护“世界记忆”  图集:“非遗焕新购物月”活动启动现场再现中式文化多元消费场景  高校博物馆悄然成为青年打卡胜地  福州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爱心捐赠活动  哪吒的法宝  吉林白山:整治市场突出问题 打造放心消费环境  湘西州消保委结合年主题举办防控知识有奖竞答